年齡相差10歲的張運發和劉新槐:一個50歲,一個60歲,可偏偏結成了人們眼中的“黃金搭檔”,時不時粘在一塊:“老劉,我們等會去把大門口那里的野廣告清理一下”“老張,走,5棟樓上樓下鬧了小矛盾,我們去打下講(溝通)”......他倆都是萍鄉安源區城郊管委會三角洲社區大學城小區里的居民,也是自治業委會的成員,從2016年就開始搭檔管理、協調小區事務。
老張個頭不高,精神矍鑠,經營一家礦泉水公司。由于各種原因,小區一直沒有正規的物業公司管理,公共區域衛生“臟亂差”,樓道里因無人打掃常常臟亂不堪,路面被車輛軋得坑坑洼洼,井蓋有時錯位,有時“不翼而飛”,車輛亂停亂放……時常有人在居民微信群里發牢騷,歷數小區的種種煩心事,可牢騷歸牢騷,但都是“語言的巨人,行動的矮子”。有一天,熱心腸的老張開始獨自動手整治起小區環境衛生來:要不拿把刷子清理“野廣告”,要不手拿掃帚清掃小區垃圾,要不就清除小區綠化區的雜草 ......鄰居有啥困難,他都樂于搭把手,逐漸得到了居民的信任,紛紛推選他為業主委員會主任。
老張無私奉獻的行為打動了小區居民,尤其是入住小區10余年的退休警察劉新槐。某天早上,老劉堅定地拿著掃把和拖把,滿頭大汗開始打掃樓道,而且自那次之后,平時在家不太掃地的老劉,隔三差五就去掃樓道,“承包”了掃樓道的差使,全家都調侃他成為了小區的免費保潔員,但他絲毫不在意:“我是這個小區里的住戶,也是一名黨員,我是被老張所作所為打動的,我也要加入自治業委會,為小區干點事!
上任后, 張運發和劉新槐分工合作, 物業費難收、 小區居民投訴垃圾成堆、車輛亂停, 老張自掏腰包墊出小區物業人員工資, 加強環境整治; 老劉憑著一張“婆婆嘴” 一戶一戶上門和業主溝通, 講清利弊,物業費收繳漸漸步入正軌, 小區也逐步正常運轉。
2019年11月,大學城小區進行提升改造。資金短缺時,老張說:“不夠我拿”,老劉緊接著說:“這里我來”。這對“黃金搭檔”天天聯袂出馬,一個負責銜接協調,一個負責守在工地。施工2個月,小區道路“白改黑”了,化糞池改造了,雨污分流了,排油煙管道安裝了,管網線路整改了,道閘、監控等工程也一一安裝到位,居住環境與以往相比可謂“冰火兩重天”,小區居民紛紛將贊許的眼光投向了他倆,而他倆相視一笑:“我們沒干什么大事,只要看到小區有變化,大家住在這里心情舒暢,住戶安居樂業,目的就達到了! “做一次好事容易,做一件好事容易,難的是堅持。老張、老劉做的事平凡又不凡!比侵奚鐓^黨總支書記姚剛這樣評價他們。
自他倆搭檔后,不單小區呈現整潔、舒適新面貌,連鄰里間的矛盾也少了,小區呈現出一派溫馨、和諧新氣象。以前樓道里的燈常常壞,大家也都習慣了摸黑回家。不知從哪一天起,樓道的燈就常亮了;原來并不熟悉的鄰居們,因為老劉、老張經常組織鄰里串門,開始互相打招呼;看到鄰居拎著重物上樓,會有人熱心幫忙提上樓送到門口;獨居的老奶奶會不時收到樓下鄰居送來新鮮蔬菜;樓道里多了好幾個免費“保潔員”,一整天都能保持干凈整潔……
不光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受到感染, 小區里許多居民、黨員、青年志愿者 也被這對“黃金搭檔”感動, 自動加入到小區義務服務活動中
“人人為我,我為人人”的文明風尚 像輕柔的秋風拂過大學城小區 讓人陶醉,給人啟迪 綜合來源:江西晨報、萍鄉市新聞傳媒中心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