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橫交錯的公路互聯相通,縮短了各地的距離,帶來了山鄉巨變;客貨運輸日益繁榮,使得交通出行更加便捷……2016年換屆以來,上栗縣委、縣政府深入實施交通強縣戰略,緊扣“打造港口經濟圈”的發展定位,推動全縣交通事業不斷發展,在境內形成“七縱十橫”的交通主干網和“一條高鐵、一個高鐵站,三條高速公路、六個高速出口,一條國道和四條省道”的交通大格局,打通了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“大動脈”。該縣榮評全省“四好農村路”示范縣,取得連續3年在全省縣區交通運輸事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中列前十,連續兩年在全市交通運輸工作考評中位列第一的好成績。 
交通投入刷新歷史記錄。2016年以來,全縣交通建設完成投資30億元,同比增長321%,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資9.13億元、國省道公路完成投資14.54億元、農村公路完成投資6.33億元。 交通項目建設加速推進。全縣新修公路里程達970公里,占全市建設里程的59%。率先在全省縣區實施公路PPP建設模式,率先在全市實現農村公路25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公路,累計實施重點交通項目27個(其中PPP項目18個),完成建設23個。萍洪、昌栗高速相繼通車,福田、長平、上栗、金山、桐木5條連接線全面開通,繞城公路不僅拉大了城市格局,而且緩解了城區交通壓力。勝利中路、平安中路破解城市擁堵問題,楊宣公路解決沿線群眾出行難題,贛湘工業大道拉近贛湘距離,成為深化贛湘合作的橋梁紐帶。通城大道、中環北路、吳楚北大道等新修道路全面通車,G319拓寬、上萬線提升改造、X151改道等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。 公交客運水平全面提升。該縣投入1800萬元購入66輛新能源電動公交車,全面淘汰舊式柴油公交車,公交車電動化比例在全市縣區排名第一。設立城鄉公交站點104個,進一步解決群眾“出行難”“乘車難”等問題。在工業園區,開通5條贛湘產業園通勤線路,爭取市區35路、58路公交班線延伸至赤山工業園,全面滿足工業園區務工人員上下班的出行需求。在全市率先提前完成建制村通客車,全力助推脫貧攻堅。 
行業管理取得扎實成效。該縣大力實施G319、S308、S309等國省道路域環境大整治、大提升,完善安防設施、公路驛站、綠化亮化等建設,重塑贛西門戶的品牌形象。以鄉鎮“六個一”為抓手,打造新坊、樓下、高山等105公里綠色示范路,為“宜居美縣”建設擦亮底色。分級式“路長制”全面落實,科技治超全面啟動,創新推出購買社會服務等農村公路養護模式,農村公路列養率和覆蓋率皆為100%。2016年以來,累計投入5000萬元用于農村公路養護,歷次養護工作考評均列全市第一。 來源:萍鄉日報
|